計畫了很久,終於在上個月完成了客戶的媒體宣傳方案,真是錢少事多工作時間超久遠的案子,這一定要講講發洩宜下做新聞公關的下游有多難混
很多人以為大品牌預算超高,拿到案子的下游業者也撈翻,也很多人以為你們媒體公關就是認識超多記者,發的新聞記者都會報導,賺翻了,實際上不然啊...上述都會發生,但發生率...超級低。
商品爆紅的關鍵之鑰,買新聞怎麼買?
1. 預算
先看看2013年Technews這篇報導,蘋果年度廣告費用10億美元,微軟逾25億美元,三星超過40億美元。
但這就像是大盤商、中盤商、小盤商、零售商到雜貨店的道理一樣,廣告費用包含的範圍非常大,好幾家世界級的廣告公司拿到各地區總部的案子、全國性的廣告公司拿到該國分公司的案子,接著分拆包給許多媒體、各項服務的中小公司,這些小公司在把自己辦不到業務轉包出去。已專營媒體公關的產業來講,一個很大的品牌的任務到這兒,價格都已經壓蠻低的了,加上要保證各式宣傳的新聞露出量...媒體不是吃素的,不是說老闆以前是媒體人,記者們就會給面子每次新聞發滿滿。曾經在媒體、公關業工作過的都可以稱自己媒體人,全台公關公司每日活動量比新聞版面多了幾十幾百倍,遇到沒有梗的活動,最終還是得在轉包下一層,買業配新聞啊。
我們當公關買業配有同業價嗎?在20世紀末網路不發達的時代,靠點關係確實如此,現在上網隨便Google一下"買新聞價格",一大船公司給你問,各家公司的公關會用網路耶,人家只是懶得自己買,而且大家都詢價詢很勤!想把價格開天價好好賺一筆,久久或許能遇到一次吧,大部分時候只能賺點勞力錢,很不容易啊。
2. 買業配新聞跟誰買
不外乎:媒體公司、記者、廣告代理商、新聞稿發布公司。
A. 媒體可以找廣告部買,但量小的話價格絕對壓不下去,因為他們會守住底線;量多可談是最好的狀況了,媒體本身能操作的模式很有彈性,預算夠多的方案有媒體配合特別容易做出爆紅款。
B. 與記者得夠熟才買得到,媒體公關想找記者買不外乎就是要便宜,但不認識部熟的記者不會傻到跟你做這交易,如果老闆跟許多願意冒險的記者交情好常常交易送禮的,這點會方便許多,如果產品太差、記者不夠大咖,寫好的新聞不一定上得了媒體。
C. 廣告代理商因為他們採購的廣告夠多,自然跟媒體熟門熟路。跟廣告代理商有長期合作的業者,也較容易獲得廣告代理商的支持,獲得許多新聞報導的贈送或彈性方案,尤其廣告+報導的雙倍威力,許多爆紅商品都是這方式衝出來的。
D. 有些公司專業公關人員偏愛找新聞稿發布公司,優勢在於非常大量的發送商業新聞稿給媒體,專營新聞稿發布的公司量是這四類型中最多的,量夠大就有議價能力,而且和媒體長期商業合作,聲量自然也大,找他們發新聞、補新聞成功率可說最高。
3. 新聞的買法實作
撇開預算很低又想爆紅的公司不談,雖說這是我們這行業很愛塞新聞的對象,畢竟大媒體和新聞稿發稿公司不會來搶這塊,但這著實不算新聞行銷,頂多叫買一篇新聞報導罷了。
台灣的公關公司除了幾個大集團外,9成以上都是幾個人小公司或工作室,甚至有不少只有老闆一個人去接案,接到案子再去發包的模式。看到這裡,對於商場打滾已久的讀者,自然就知道了,買新聞不是像看偶像劇隨便都是一出手幾百幾千萬預算的啦,那只有偶像劇中的帥哥CEO接班人才能那樣做。真實的情況是,且戰且走,無論找媒體、找代理、找發布公司抱持一個原則就是先談大量,探了底價後再說先用優惠價試買一次。令人不捨的是這招已經變成業界SOP,有人脈媒體脈的公司也不太吃這招了,但是公司老闆還是會交代我們這些吃人頭路的要這樣去談就是了。
對於一般企業需要的新聞行銷,我們最基本的SOP模式大致上會包裝以下幾個環節(順序據行銷活動的需要調整):
A. 買業配:無論是買部落客業配、現在當紅的Youtuber置入或買新聞,除了內容很重要之外,除非很傳統線下銷售的公司不需管網路曝光,否則都會搭配關鍵字或買關鍵字廣告。假設葉佩雯預算高,可以藉由葉佩雯曝光媒體的高排序權重把關鍵字都埋入,這樣不但可以省關鍵字廣告,還可以很自然地排在前頭,引導消費者點閱和導進下一個階段(例如找資訊、購物...等)
B. 發新聞稿:新聞稿可以自己發也可以找新聞稿發布公司代發,自己發省錢、代發省時間。足夠大量的新聞稿去觸及媒體和群眾,可以延續到下一個階段。另外一種操作手法是經由一些跨國新聞稿公司跟大媒體的合作,新聞稿可以在很知名的媒體上保證刊登,這就可以輔助萬一新聞報導量不夠時的補充動作,這類型的發稿可把新聞稿發給如國家性質通訊社,像是台灣的官方媒體中央社(CNA)、中國的新華社或中國新聞社、美國的路透社等重量通訊社;專營跨國新聞稿發布業務,如專營中小企業新聞稿發送的專業新聞稿公關服務如世關公關新聞稿集團(WPR2)、品牌首位Prestige Patron...等。
C. 媒體報導:業配如果能配得好,弄得像真實新聞,再搭配兩種新聞稿 - 發媒體記者、增強搜尋引擎和媒體頻道曝光,只要定位的議題點還不錯,很容易獲得更多報導的機會,一旦觸發了導火線,這個新聞行銷的績效幾乎就接近完成了。通常公司會請媒體監控公司收集曝光量並做出報導價值的評估報表,一個漂亮的專案便完成了!
D. 炒熱議題後看狀況進行下一波宣傳:這點就看臨場反應和廠商簽訂的KPI及預算啦,如果簽約只到媒體報導量,後面當然也不用做了,要做就繼續簽約囉。
4. 新聞一次買很多有沒有優惠?
當然有,買任何東西都是有量就有價,談個大量採買價幾乎標配,但我們從沒大手筆過。Why?市場變化大,除非有穩定政府標案的公司比較難掌握年度需求量,接商業市場案子的量難拿捏,且現在媒體數量多分支細,市場變化大,不知道客戶是誰、不知市場在哪的狀況下用不完採買量,下一年度大夥兒真得沒得玩了!
留言列表